苏州大学文正学院自有师资队伍建设规划

发布者:钱磊发布时间:2015-07-09浏览次数:3325

苏大文正[2015]11号

 

为推进我院专业建设,着力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,按照教育部和省教育厅对独立学院自有师资建设要求,根据学院理事会明确提出以“依托母体,共建共赢,保证质量,突出特色”的原则,结合学院实际,特制定本规划。

一、指导思想和目标

(一)指导思想

根据教育部26号令《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》规定,结合学院办学实践,以稳定在校生规模为前提,一方面进一步强化专业建设内涵,分批开展重点专业建设,注重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人才培养特色;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,分批进行自有师资的引进和培养工作,在选拔和培养专业负责人(或学科带头人)的基础上,组建专业核心师资,逐步建设一支数量与结构合理、富有教学经验和创新活力的高素质师资队伍,为努力实现国内一流独立学院的发展目标提供人力保障。

(二)建设目标

在校生规模按10000名计,师生比按1:18计,师资总量约为560名,组建一支专兼结合,年龄、职称、学缘等结构较合理的自有师资队伍;其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占比60%以上,具有高级职称教师占比40%以上;自有师资不少于180名,兼职师资不少于380名。

(三)师资构成

在调整系科设置和专业规划的基础上,学院自有师资建设以苏州大学校内借用为主,社会招聘及校企共建为辅,分批建设,逐年推进师资队伍规划和引进培养工作。其中,校内借用约120名,社会招聘及校企共建约60名。

1.由苏州大学或共建学院推荐引进:聘请相关学科专业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教师,承担学科专业建设的任务、职责;聘请相关专业的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的专业教师,进行专业教学任务。

2.社会招聘:以人事代理方式,向社会招聘年龄在40周岁以下、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、专业对口的研究生;以退休聘用方式,招聘年龄合理(首聘年龄不超过65周岁)、身体健康、专业对口并具有高校教师资格和副高及以上职称的专业人员。

3.校企共建:向合作企业定期聘用专业对口的、具有中级及以上技术职称或高层管理职务的专业人员(每次聘用期不少于两年,能按教学计划履职课堂教学或实践教学任务)。

(四)具体目标任务

1.在2015-2017年三年内完成自有教师180名。2015年引进60名核心师资力量(专业负责人为主),主要采用苏州大学校内借用方式,其中高职称教师不少于50%;2016年引进60名;2017年引进60名。

2.自有师资结构分配:系主任、专业负责人(公共课负责人)、专业骨干教师,计115名;公共课教师,计50名;实验指导教师,计15名。

3.加强自有教师培训、进修等管理,拓宽、更新专业知识,掌握专业领域及其边缘学科的基础知识,适应学院教学改革和专业调整的需要。

4.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,形成优秀教学团队,带动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,促进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。

二、建设举措

(一)加强法制建设,健全师资队伍管理制度

严格遵守、全面贯彻《教育法》、《教师法》、《高等教育法》等法律法规,依法执教,依法管理,开展师资队伍法制化建设。采取措施,根据实际情况,完善教师聘任制度、考评考核激励制度、教师教学工作规范等,确保师资管理制度化、规范化、科学化。

(二)加强思想政治建设,形成良好的师德师风

坚持以邓小平理论、“三个代表”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,加强学院自有师资队伍思想政治工作。认真贯彻落实《江苏省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》、《苏州大学教师教学工作条例》,提高教师的思想修养和职业道德水平。坚持“育人为本、德育为先”、“立德树人、德识相长”原则,培养师魂崇高、师德优良的教师队伍。

乐于从教,勤奋工作,发扬奉献精神,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,尽职尽责完成本职工作任务,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。

(三)调整师资队伍结构,优化资源配置

专兼职教师结合,优势互补。有计划、有重点地加强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,组成骨干教师队伍,形成优秀教学团队,发挥骨干教师的核心作用,尽快形成一支知识结构、年龄结构、学历结构、职称结构合理,实践能力强的教师队伍。

积极引进优秀人才和各类专业化人才,建立和完善引进人才的各项规章制度,探索人才的多种聘用形式。人才引进工作坚持“按需引进,公平竞争,突出重点,政策优惠,科学管理”的原则,积极实施“柔性”人才政策,探索人才“智力引进”模式。

(四)强化教师培训,提高师资队伍素质

根据师资结构和师资队伍建设规划,逐步制订和完善师资培养政策,明确培养目标、培养方向、培养方式等,促进现有师资队伍的良性发展。建立健全开放式的高校教师终身教育体系,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。鼓励教师在岗自学提高、访问进修、参加学术交流活动;组织新进教师岗前培训;鼓励教师参加各类有助于提高教学能力、实践能力的技能培训和挂职锻炼活动。在教师培养过程中,坚持两个“确保”、两个“体现”,即确保培养效果在育人工作中得到体现,确保通过培训使教师自身发展得以体现。

(五)加强教师岗位设置管理,完善教师职务聘任制度

以岗位设置为基础,深化人事管理和分配制度改革,根据学院人才培养、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的需要,按照“科学设岗,统筹兼顾”、“稳定骨干,优化结构”、“按岗聘用,规范管理”、“分类管理,逐级聘用”、“平稳过度,稳步推进”五大原则,加强教师岗位设置管理与聘用工作,完善教师岗位聘用管理工作,完善教师考核评价标准,建立充分体现人才价值的激励机制。

三、保障机制

(一)制度保障

建立健全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管理体系,切实加强对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的领导,成立师资队伍建设领导小组,加强对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的统筹规划、政策研究和综合协调,研讨师资队伍建设中的重大问题。建立相应的师资队伍建设工作检查和督办机制,保障落实建设措施。成立教学委员会,着重对教师队伍教学情况进行指导。实施青年教师“导师制”,充分发挥老教师“传、帮、带”作用,促进青年教师成长。

(二)组织保障

成立教师发展中心,通过教师教学培训、教学咨询服务、教学质量评估、教学改革研究,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师发展培训和推广活动,开展各类教学研讨会、教学沙龙、讲座等活动,组织实施各类与教学相关的评测,组织教师参加各类教学竞赛活动,为教师教学理念更新、教学水平提升提供一个学习、交流、合作、分享的平台,为教师与学院管理人员之间搭建一个沟通桥梁。

(三)资金保障

加大对师资引进、培养的资金投入力度,设立专业建设费、教学改革立项经费、教师发展经费、教学研讨费、系科建设经费及教师教研经费等,保障师资队伍建设的有效实施。

(四)激励机制

构建教师发展的和谐生态环境,建立科学、有效、充分体现人才价值的激励机制,调动教师积极性、主动性。加强校园环境建设,改善教师办公条件,提高教师福利待遇。注重目标激励,满足教师对工作进取的需要;注重情感激励,满足教师对关心和关注的需要;注重评价激励,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,发挥教师工作的积极性;注重参与激励,创造机会鼓励教师参与教学管理,树立主人翁意识;注重培训激励,建立适合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体系,激励教师业务提升。